預防重於治療 微循環做得好健康免煩惱
是否常遇到以下問題?
手腳冰冷
腰酸背痛
肩頸僵硬
睡眠不佳
經期不順
鼻塞過敏
運動肌肉酸痛
現代的生活方式、飲食、壓力、污染等,以及隨著年齡的增長,
身體機能自然的退化,這些都是造成微循環障礙的主因。
什麼是微循環?
微循環是指微動脈與微靜脈之間微血管中的血液循環,
是血液與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。
現代醫學證明,人體的衰老等疾病及健康狀態都與微循環有密切關係
微循環暢通不中風;微循環流暢則健康長壽
血液循環系統透過血液將氧氣和養分經由動脈輸送到身體的各部位,
同時經由靜脈將廢物代謝至體外;
持續24H不間斷的循環重複新的氧氣和養分輸送到身體各部位。
在循環的過程中,微小的毛細血管分布在全身各循環的最末端。
這些毛細血管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,
發生在毛細血管中的物質、傳遞能量、交流信息稱為微循環。
身體每個器官、組織、細胞均要由微循環提供氧氣和養分,
傳遞能量並排除二氧化碳及代謝廢物。
人體如果不注意保健預防,微循環很容易發生障礙。
尤其到中年以後,身體機能逐漸退化,血流速度減慢甚至堵塞,
體內無法正常代謝無法得到充分的養分,又不能及時排出廢物,
就會影響到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,這時就很容易發生疾病。
增加體內微循環的方法:
增加微循環主要是增加毛細血管的柔韌性,擴張血管及加快血流速度,提高血液循環。
- 適當的運動:
如慢跑、散步、打太極拳等,能促進血液循環,有效改善人體末端微循環狀態。 - 食療:
醫師建議多從天然食材或藥材中補充抗氧化物,正當飲食
均衡營養不挑食,都能促進血液循環,改善血流動力。
- 刮痧:能活血化瘀、活化細胞,迅速改善微循環。
刮拭後通常會有痧出現,
輕度的微循環不通會出少量的紅色、紫紅色的痧點,
重度的微循環不通會出現較多的暗青色、青黑色的痧斑。(記得多喝溫開水)
- 熱敷:具有擴張血管、改善局部微循環、促進代謝的作用,
可用熱敷產品、溫水袋、熱毛巾等置於局部皮膚或穴位上,
需注意熱源最好保持在50~60℃,每次時間20~30分鐘,以免燙傷。 - 照遠紅外線儀器:
遠紅外線的原理是透過「共振」與人體生命脈動共頻,
遠紅外線又被稱為「生育之光」,
可促進微血管擴張、使血液循環順暢,促進新陳代謝,進而增加身體的免疫力。遠紅外線(Far Infrared,縮寫FIR),
在中醫領域中,也藉由遠紅外線的穿透能力,
是中醫診所或復健中心長見到的輔助用品。
平常做好保養 健康自然就來~ 微循環是很基本的保養
健康是最大的財富 沒有了健康等於什麼都沒有了喔!